联系人:李养坤
手 机:13963727872
电 话:13963715833
电 邮:sdzdsc@126.com
Q Q:1586247999
地 址: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开发区石雕艺术城
石雕须弥座和佛台的出现最初是功能的需要,是防洪、防涝、防潮的一种安全措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佛台的形式和大小主要在于表达房屋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重要体现。
须弥座本身是由圭角、下仿、下袅、上朽、上泉和束腰等六层组成。如果由于建筑本身的需要,高台的高度比较高时则将上仿、下仿雕成双层,如太和门的高台及三大殿的三台第一层的座都是由八层构成的须弥座。
由石雕须弥座构成的高台,与之相匹配的大都有石陛、石栏杆和沿台边沿设置的排水挥头(小龙头)。在台的转角处,于圭角上立角柱,角柱上是一个大挥头(大龙头)。这些都是高台上应有的设置。这些挥头除排水的功能之外,同时也装点了高台的外立面,形成高大雄伟的气势。台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喻皓《木径》云:"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见沈括《梦溪笔谈》)。其明确将中国古代建筑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即屋盖部分、屋身部分和台基部分,无论在国内任何地方,任何时代,属于何种作用,规模无论细小或雄伟的建筑,皆具备此三部分。
石雕须弥座古代为佛像的底座,系指须弥山。佛教传说须弥山为世界的中心,用须弥山为佛像的底座,以显示佛的神圣。在建筑中使用须弥座同样是借以显示建筑的崇高和使用该座建筑主人身份的尊贵。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