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李养坤
手 机:13963727872
电 话:13963715833
电 邮:sdzdsc@126.com
Q Q:1586247999
地 址: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开发区石雕艺术城
石雕龙柱:神灵瑞兽主要来自于人们幻想的神话传说,经过时间的演变后,有些乃与宗教思想结合,尤其是受到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使其转化为具有特殊之异能,进而受到人们的信仰及崇拜。在中原庙宇的装饰中,神灵瑞兽占有相当之地位,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中的信仰、幻想,及对于国泰民安世界之企望。
中原寺院其装饰是色彩浓艳、雕饰华丽,尤其是石雕龙柱之雕饰,更是装饰之重点。在河南庙宇中,石雕龙柱常是神祇身份地位之象征。所以,石雕龙柱之雕饰,也代表了信徒对神明虔诚的表现。因此,石雕柱形成了中原庙宇建筑之一大特色。
一柱一龙、一柱双龙:
龙身环绕柱身一圈,龙尾在上,龙头在下,取其从天而降之气势,龙头上昂,龙爪握珠。一柱一龙又可分:A.柱身纯雕龙形,其间最多配以白云。B.柱身础亦搭配了各种的水族图案、雕刻精巧,但艺术水平却较低落。台湾庙龙柱的发展,除了其形式由简朴而繁琐外;在运用上,也演变到毫无规制的泛滥。许多庙宇更以龙柱之多寡以取胜,而不考虑其空间的安排及视觉上审美的效果,徒为夸示炫耀之目的,丧失了龙柱在庙宇中之意义和价值。
石雕花鸟柱:
石雕花鸟柱,它扮演的角色,虽不像龙柱那么庄严正式,但装饰的效果却大于其象征的意义,且位置显要,所以其装饰的表现,也就受到格外的重视。其位置多位于三川殿的后步檐柱或后殿的前廊檐柱。而花鸟柱可分:
石雕百鸟朝凤柱:以两只凤凰各居石柱上下两端,其间并配有牡丹及数十只的各式小鸟穿梭于花木之间。
石雕龙凤柱:即龙头在下,凤凰居上之构图,其间并穿插人物走兽等装饰,是日据时代后所流行的一种雕饰风格,如新竹城隍之正殿檐柱。
石雕百鸟朝梅柱: 在柱身盘绕一株粗大的腊梅,树上栖息着千姿百态的各种鸟禽,雕刻得极尽繁琐精巧之能事。梅花除了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外.且因其为国花,所以「百鸟朝梅」更含有「万邦来朝」之隐喻。
石雕特殊花鸟柱: 在左右方形檐柱的内侧,各刻有竹子、茶花、桂花及柳树、梅花、菊花为主之花鸟构图。它不是作整根石柱雕刻之形式,仅以单独画面之组合,在石柱上作壁堵的雕饰,如于台北保安宫三川殿后檐之柱。
石雕蝙蝠柱:「蝠」因与「福」同音,所以蝙蝠在民间传统中常作为吉祥的装饰图案,以为「招福纳祥」之象征。
石雕蝙蝠柱圆形柱身,在白色的花岗岩上,以实雕的方式,刻满了展翅飞翔的蝙蝠及衬托的云,朵以作「蝠云」之吉祥主题,并可因谐音可产生「福运」之象征意义。柱上的另一侧则刻有道光丙申年(公元一八三六年)王得禄所题「浪静风平水路均沾福泽,威灵赫渥军民尽感慈庥」之对联,使其兼具有楹联之形式。
石雕人物柱:
石雕人物柱之位置和花鸟柱之位置一样多位于三川殿的后步担柱或后殿的前廊檐柱。最早在石柱中出现的人物雕刻,应可上溯至清嘉庆,早期仅以八仙走兽作为龙柱的添加装饰。日据以后,则取材于历史演义中的战争人物,这种「人物带骑」之装饰,至今仍沿用龙柱装饰。
而人物石雕柱可分:
单独人石雕物柱:不多见,仅见艋舺龙山寺及中坜仁海宫。风格相近。艋舺龙山寺后殿之人物柱,为观音山石雕凿之作,其上作「郊游记趣」之主题,人物十几个,有着战袍之武士、打柴之樵夫,穿僧服之罗满,或立、或坐、或蹲,亦有骑马,推车者,其间并穿插花鸟走兽、重峦迭嶂、奇岩佳树等雕饰。
花鸟人物柱:一面作牡丹、喜雀的花鸟组合,另面作「人物带骑」之历史故事。
石雕楹联柱:
庙宇石柱中,有一种以文字为题材的「楹联柱」。其位于四点金柱、副点柱、副壁柱、回廊澹柱及门楹柱等处。因位置显要,易成视觉焦点,所以其装饰及美化作用,更形重要。楹联柱的形式,是先书写在木、竹板之上,再悬挂于柱上。悬挂式的楹联通常有三种主要样式:
抱柱联:图弧形木板,如艋舺龙山寺正殿过水。 ※君联:竹子外形,如中坜仁海宫中庭回廊。 蕉叶联:蕉叶形式。
综观上述,石雕龙柱虽是庙宇中主要的石雕柱,但其它的花鸟柱、蝙蝠柱、人物柱及楹联柱等亦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们的形式,虽不像盘龙柱有明显的风格发展,但大抵可以看出:早期的作品,形式较为简扑;近代的发展,则题材较为丰富,雕工精细,但艺术水平却愈为低落,有的甚至以油漆绘出雕刻的的轮廓,以求醒目,但画蛇添足,反而破坏了石雕柱原有的材质及形式之美感。
本文版权:正点石雕(http://www.sdzdsd.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